站在兔年岁首,回望逝去的虎年,2022,对于每个燕窝人来说都五味杂陈!
绵延三年多的疫情深刻改变了经济大环境,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数据显示,初步核算,2022年中国GDP突破120万亿元,同比增长3%。3%这个数字意味着2022年经济增速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的“第二低”,也意味着政府没有完成年初定下的5.5%的经济增速目标,这是自1998年东南亚亚洲金融危机以来,24年中政府首次没有完成年度经济增长目标。
再看消费数据,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.2%,排除汽车的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0.4%。2022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扣除价格因素影响,实际同比下降0.2%。“TRADING ECONOMICS 中国-消费者信心指数”显示,国民消费信心指数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,消费信心趋于悲观。
简单的数字背后,是燕窝人这一年来闯过的一道道关,迈过的一个个槛,整个市场和上下游产业链渡劫的故事。
年初,国燕委举办的2023年新春座谈会上,上下游企业纷纷介绍了自身及行业情况。经历了全国各地疫情多点爆发、物流停滞、限电、民众消费降级等多重劫难,无不考验着产业链各环节企业,如果要用一个词总结2022年燕窝市场,是“韧性”。
源头工厂:进口量稳步增长,从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
根据中国燕窝溯源管理服务平台数据显示,2022年度纳入CAIQ溯源的食用燕窝进口量为451.6吨,同比增长36.4%,其中印尼进口量291.8吨,同比增长27.7%;马来进口量159.8吨,同比增长55.9%,2022年进口量实现了稳步增长,保障了市场供应量。
在马来和印尼政府的积极配合下,海关监管发力严查境外生产商的资质审核和出口配额,一些没有正规资质的小型源头工厂关门停工。与此同时,海关积极调整配额,加速境外工厂的审核。11月中旬,中国海关又发布2022年第110号公告,允许符合要求的越南燕窝产品进口,使得燕窝进口选择多元化。此举让燕窝行业生态逐步发生变化,境外工厂和境内进口商数量都在增加,燕窝市场从疫情前的卖方市场正在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,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。同时不可忽视的是,仍有部分非法途径流入市场的燕窝在冲击市场,影响溯源燕窝价格。
进口商:上游供应充足,客户结构分化
随着进口量的逐步增大,供应逐步充足,上半年市场对溯源燕窝需求量加大,进口量与订单量均有上涨,其中批发订单增加、鲜炖原料需求增加、零售订单相对降低。年中及下半年,疫情导致下游零售渠道受阻,传导到上游工厂导致库存积压,对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。同时下游客户结构分化,出现强者恒强局面,采购量大的客户拿货量持续增大,而采购量较小的客户出现拿货量下滑或流失现象。
加工厂:成本升高,供应链冲击大,衍生品成长趋势好
今年加工厂受疫情影响非常大,主要体现在成本上。 上海、江浙沪、北京、福建、广东等地加工厂均因疫情出现超过一个月的停工停产,部分工厂因此打样、生产、交付停滞状态,给客户带来很大的影响,短期内订单量遭遇20%以上跌幅。年中,多地加工厂遭遇限电,靠柴油发电机满足生产供电,限电期间,玻璃瓶、包材成本上涨。夏季8、9月份油荒,柴油价格上涨进一步导致生产成本上涨,同时人员不稳定亦造成用工成本提高。出货环节同样存在巨大阻碍,鲜炖订单货物无法发出或因物流阻滞导致报废情况多,即食受影响相对较小,物流成本较以往大幅增加。12月疫情过峰期间,在岗员工数量不稳定,无法保证工作节奏,对供应链冲击较大。
从销售渠道角度看,纯电商品牌订单量减少,中秋节后加工厂即进入日常发货模式,2022年双11订单不复往年盛况;新零售版块预期较好,私域、直播、包括新起势的自媒体渠道增量较大,传统商超、原房地产企业介入滋补赛道。从产品品类看,燕窝表现持平,鱼胶类、衍生品如燕窝粥、甜品类产品增长良好,市场反馈好,预计有较好发展前景。
品牌商:平台费效比提高,核心优势渠道显示稳定性,私域老客是重要支撑
全年市场活跃度高开低走,1、2月年货销售旺季对市场提振作用较大,市场销售情况普遍较好,从传统电商数据看燕窝大盘业绩同比有20%左右上涨,3月起市场走低,4、5月份疫情和物流问题导致门店经营、物流配送收到严重影响,部分鲜炖产品消费者担心新鲜度受损产生退货潮。端午、618期间,头部品牌虽加强投放力度,对市场起到了提振作用,但618不复往年热度,电商平台燕窝整体大盘缩水。双11电商平台流量腰斩食下滑,对电商品牌产生很大冲击!
品牌商线下核心渠道如门店、山姆会员店、盒马等展示了其稳定性优势,同时高端用户消费始终未受影响,私域老客对品牌业绩起到重要支撑作用。但老客客单价、购买产品周期同比亦有下降。头部品牌业绩较为坚挺,肩腰部品牌业绩分化较大,拥有线下优质渠道、多渠道经营的品牌业绩相对稳健,纯电商品牌因其前期品牌积淀、客户积累量及精细化运营水平不同,业绩存在较大差异,部分品牌被挤出燕窝市场。总体而言,品牌商普遍面临平台营销费用高企、费效比提高、转化难压力。
门店:打造IP、深耕私域、发力本地生活
门店遭遇疫情影响很大,部分疫情影响地区出现门店数月的闭店和禁止堂食,销售额环比变化大,封闭、物流限运导致电商平台延期或退货的单子非常多,导致产品新鲜度出现较大影响。
大部分门店积极拓展其他渠道,如异业合作、社区团购、本地生活等渠道开拓客源,同时充分维护开发老客资源,着力打造IP、私域运营以期获得业绩。疫情过峰期间大面积感染导致了门店鲜少客户上门,过峰后消费者购买热情较高。
服务商:滋补品包装订单仍在增加,但高端礼盒包装需求数量下降
包材服务商反映,2022年高端礼盒数量明显下降,品类上,衍生品包装需求数据仍然在增长。
虽然企业感受到冲击,但从包装行业协会第三方数据看,滋补品包装订单同比仍有增长,说明有新企业入局,行业饱满度有增长。
2022年生意难做,2023年会更多走动,增加社交活动,根据以往经验看,2023年礼品属性产品,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,客单价会降低,需要品牌商自行把握。
2022年值得注意的是,电商平台格局出现较明显变化。天猫京东仍是老大,但自身同比增速不尽如人意,而直播电商呈现出较高增速。
根据企业反馈数据综合测算,详解某大型传统电商平台618、双11两大重要售卖节点的电商燕窝板块表现——
2022年双11燕窝大类目成交金额同比下降约12.3%。
大型传统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出以下特点:
1.头部企业业绩相对稳定,体现出强劲的品牌力和韧性;
2.中医头部品牌在当下仍有2-4倍业绩增幅,可见滋补领域信任背书是重中之重;
3.为促进销量品牌多采用降价策略,价格战愈加激烈,有压低行业平均利润率风险;
4.消费者常驻平台已出现较大分流,单一传统电商平台已不足以支撑品牌高速发展需求,多平台多圈层多渠道运营成为必须;
5.主营产品为干燕,业绩较好的店铺除某主推款礼盒外,中燕条、大燕条、燕角、燕碎均为榜前热卖品;
6.top10的店铺中主营产品为鲜炖、即食的店铺,均主打周期滋补孕妇燕窝概念;
7.部分品牌呈现“小而美”特征,支付转化率突出,此类店铺均非top20品牌,但均有鲜明的自身定位及特点,或为头部内容主播自营品牌,或主打燕窝饮、燕窝粥及肽类衍生物等品类,切“轻滋补”人群。
与此同时,抖音平台滋补类目增速瞩目,但抖音燕窝版块目前实施白名单邀请制,大部分小品牌难以入局。对于已经入驻抖音,但缺乏知名度的非头部品牌而言,目前在抖音平台上增速迅猛的品牌采取了广泛合作各类达人,以达人专属价引流成交策略,可供参考。
2023年,民众保健滋补意识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,对燕企的市场教育能力、产品能力、供应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,也是每一位燕窝人的发展、成长契机!2023年燕窝市场有以下几点趋势,供大家参考:
1.品类趋势:燕窝粥类衍生品增势明显,花胶表现较好,燕企需发力产品创新、品类融合。目前燕窝粥、甜品等衍生品表现出了极高的增长势头,其消费场景符合民众日常生活,燕窝产业想扩大消费基数,可参考燕窝粥的品类创新,扩大视野,切入大众消费领域,带来新的营销点,扩大行业基本面。
2.渠道趋势:平台格局变化,开发优质线下渠道,打造IP发力私域。近年来,传统电商平台费效比高企,用户向直播电商迁移现象明显,直播电商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大,618及双11大促期间其表现亮眼。品牌商须重点考虑营销布局。疫情中银行等传统渠道、盒马山姆等线下商超渠道体现出稳定性,有必要进一步拓展此类拥有高端客户的渠道资源。与此同时,打造个人IP、品牌IP引流私域精细化运营对品牌、门店很重要。
3.流量趋势:品牌、门店须抓住抖音平台“本地生活”、“外卖”政策红利。整个2022年,抖音对本地生活的布局都在加速和加量。根据36kr披露数据,抖音本地生活2022年上半年 GTV 已达到 220 亿元,同比增长2倍以上,抖音缩减了电商类短视频的曝光率,相应增加了本地生活版块的流量倾斜,其商业化团队的任务重心,已转向餐饮、酒旅等本地团购的推进。与此同时,顺丰、达达、闪送等物流平台与抖音外卖官宣合作,2023年抖音在同城外卖领域会发力。门店、品牌商需抓住此时平台业务扩张红利期,充分开发本地流量,着力打造区域知名品牌。
4.服务趋势:供应链企业应从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服务,为经销商、代理商解决能力短板,提高运营能力。目前燕窝企业经销商代理商以终端单店较多,从业人员素质、能力难以适配民众需求,大部分人员没有能力做全年整体营销预案及其执行,供应链企业需进一步承担责任、将重点放在加强终端能力建设上,为代理商经销商提供一站式打包营销服务,提高其服务市场能力。
随着年底防疫政策的重大调整,全体民众与新冠病毒进行了一次正面交锋,中国经此一役,全民拼免疫力的时代正式开启!这是一场无比生动的教育课,它将“提高免疫力”这一意识深深刻进了每一个人的心里。这是大健康产业的春天,也是燕窝人、滋补人难得的机遇,如何教育好、服务好这一全新的市场,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勇气!
(来源:国燕委)